細味兒時美味 重拾珍貴回憶
味道可尋,回憶也可尋。趁節日之際,讓我們一同回味兒時的味道,拾起珍貴的回憶,重溫溫暖的初心。
隨着人漸漸長大,節日的興致也隨之漸漸減退。每天要應付繁多的公務,節日的最大意義已變成「請勿打擾」,只求難得的一天假期,能整天在家睡個天昏地暗。可偏偏中國人較重視的中秋、冬至,假期卻不在正日,一想到上了整天的課,還要「被迫」拖着疲累的身軀,掛着僵硬的笑容,為的只是吃一頓平常也能吃到的飯菜,無形中壓力又徒添了幾分。
然而,數天前的一場客家私房菜飯局,卻重燃了我童年時對節日的那份期待,更令我回憶起「阿婆」(客家人對祖母的稱呼)的味道。
自小我便喜歡在廚房裏打轉,但那時總被大人嫌棄,腳才踏進去,便被趕出來,最後只可探頭探腦地偷偷學師,這種習慣到現在還是改不了。當晚,甫到朋友家,與在場人士打了招呼後,雙腳便抵不住一股香氣的引誘,不受控制地要找出那香氣的源頭。
掀開廚房門口的布簾,映入眼簾的是釀苦瓜、黃酒雞、客家煎釀豆腐、客家鹹雞……正當我還在橫掃灶上擺放着的種種菜餚時,目光與大廚對上,我開口的第一句是「釀苦瓜,我至愛」,說罷,才回過神來,覺得有點失禮,便急忙報上小名,並告知大廚我是客家人。接着我邊看着大廚烹調,邊與他聊天,一起討論兒時吃過的客家味道、家裏的烹煮方法,他說要替我煮出兒時的味道。
當晚每一口,都彷彿是「阿婆」的味道,而她在節日裏忙碌的身影便又在我腦海裏不斷浮現。
「阿婆」是一個刻苦耐勞、勤儉持家的傳統客家婦女。每逢節日,她總是家中最忙碌的人,殺雞宰鴨、煮湯炒菜,全由她一手包辦。她總能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內,讓又圓又大的飯桌面被十多道菜佔據,我們亦會急不及待地伸手偷吃,這時她便會趁機把那道我最不愛吃的檸檬蒸烏頭塞進我口中,樂意看着我一臉酸溜溜的表情。這種我不愛的味道、「阿婆」笑不攏嘴的表情,至今仍停留在我的心田。
飯後,我又忍不住溜進廚房與大廚聊天,我與他說起小時候吃過的一道主食——客家鹹粄,印象中是長長白色的一條由糯米粉搓成的類似茶果的東西,裏面包着鹹鹹的花生與乾葱碎,但已有多年不曾吃過這令我心心念念的食品。大廚說他從未吃過我口中所言的這道食品,相信是我家「阿婆」自製的。一言驚醒,難怪多年來我在坊間也尋不着。他看着我失落卻又充滿期待的眼神,即義不容辭說他嘗試幫我還原這份味道。對一個大廚來說,或許這並不是難事,但一句話聽進我耳朵裏,卻是多麼的有溫度。
回到家,收到大廚傳來的一條信息:「期待能為你複製你家『阿婆』的味道。」
若你問我,「阿婆」的味道是什麼?或許是鮮,或許是甜,但我想更多的是我家「阿婆」給我的獨有的味道,一種我再不能從她手中嘗到的味道與溫度。
此文曾刊載於《文滙網》,2022-09-08。